今年的夏天,可谓难熬,连番高温令人叫苦不迭,无比盼望秋高气爽的好天气。8月7日,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“立秋”,顾名思义,意味着秋天即将到来。但专家表示,立秋往往还在“三伏”之内,此时仍需谨防“秋老虎”。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系哦啊好很大,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。

夏季是一个高温高湿的季节,人们很容易情绪低落、食欲不振等,因此素有“苦夏”之说。刚刚立秋,暑气和湿气还没有彻底消退,秋天的燥气却已经开始滋生,所以,此时饮食养生既要防暑,又要润燥。
防暑降温要继续
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。喝些绿豆汤,莲子粥、薄荷粥很有益处。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,即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,游客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。寒凉食物要减少,饮食营养要加强。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,如鸭肉、鱼、猪瘦肉等。
食品衣物防霉变
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,天气闷热,食品、衣物已发生霉变。食用霉变的食物会发生胃肠疾病, 如腹泻、呕吐、肠炎和痢疾等。
补水养肺防干燥
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,天气虽然还是很热,但这热还有些干燥的感觉。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,常损耗过多,使人体水分不足。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,因此极易出现秋燥,常见有口干舌燥、皮肤干枯、烦躁不安等症状。相较于夏天,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。由于秋燥易伤肺,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,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,对身体极好。
切莫贪凉损阳气
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,白天高温闷热,但早晚明显变凉,昼夜温差大。 所以末伏时节,取凉须有节制,以免伤及身体阳气。切忌猛吹空调、过吃冷饮,不宜直吹空调,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。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,避免着凉感冒。
忌以药代食
药补不如食补,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。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。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;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,顺气宽胸,化痰止咳;多吃山药能补脾胃。日常食用的胡桃、花生、红枣、扁豆、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。
睡眠起居有规矩
立秋之后,早晚天气凉爽,应遵循“早卧早起,与鸡具兴”的原则。早卧有助于阳气的收敛,早起有助于肺气得以舒展。
运动的黄金时期
立秋后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户外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,但运动量不宜过大,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项目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,可以选择一些中等强度、可以锻炼持久性的的锻炼项目:慢跑、游泳、登山、散步、太极拳、健美操、健身舞等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能有效的帮助心脑血管患者提升体内的氧含量,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。